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游云商人”的优质好《回响种类》火爆上线小说主人公光点林人物性格特点鲜剧情走向顺应人作品介绍:异常信号智阿塔卡马沙帕瑞纳天文台高原的是那种能吞噬一切声音的、绝对的寂林梦的指节正抵着控制台的冷却面感受着那金属传来的恒定的12℃低这温度比她的掌心还低3℃,比室外-18℃的高原夜空又高了30℃。就像宇宙微妙的平一种介于人类体温与宇宙严寒之间的、脆弱的微妙屏幕中编号3I/ATLAS的星际访正以一种近乎傲慢的速度掠过背景的星它的彗发在太阳风的作用被拉展...
主角:光点,林梦 更新:2025-10-14 06:43:3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异常信号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帕瑞纳天文台高原的夜,
是那种能吞噬一切声音的、绝对的寂静。林梦的指节正抵着控制台的冷却面板,
感受着那金属传来的恒定的12℃低温。这温度比她的掌心还低3℃,
比室外-18℃的高原夜空又高了30℃。就像宇宙微妙的平衡,
一种介于人类体温与宇宙严寒之间的、脆弱的微妙感。屏幕中央,
编号3I/ATLAS的星际访客,正以一种近乎傲慢的速度掠过背景的星海。
它的彗发在太阳风的作用下,被拉展成一片淡蓝色的、稀薄的光晕,
如同宇宙中一片被遗弃的铍铜箔。光谱分析仪上,CO₂的谱线峰值稳定在23%。
这是一个令人侧目的数字,是太阳系内已知普通彗星平均水平的七倍。它的径向速度,
61.2公里每秒,在屏幕上精准地标注在它的旁边,像一枚冰冷的标签,
宣告着它来自太阳系之外的、拥有着深邃的起源。“轨道参数正常,彗发成分……嗯,
符合典型的星际彗星特征。”老陈的声音从通信器里传来,
带着电离层干扰特有的、永不消失的沙沙背景音,像是宇宙本身在窃窃私语。
“把数据归档吧,小林。NASA那边已经催了第三次了,他们还等着完善模型呢。
”林梦没有做出相应动作。她的目光深邃,似乎想要穿透屏幕上的数据流,
去抓住那串数字背后隐藏的真相。几个小时前,同事小王在咖啡间里,
带着一种混合着兴奋与神秘的表情,
告诉她一个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阿根廷的圣胡安天文台,
那个拥有庞大射电阵列的兄弟机构,在三天前捕捉到一段极其异常的低频脉冲。
“0.3赫兹,林姐,”小王压低声音,仿佛怕被墙壁听见。“非常稳定,
非自然的脉冲声波。最关键的是,
它的频率……恰好和你们正在跟踪的那个3I/ATLAS长周期彗星的彗发里面,
硅基颗粒的闪烁频率同步!”0.3赫兹。这是一个比人类心跳慢得多的频率,
就像是某种古老的、巨大座钟的摆锤在真空里震动着,
每一次振动都被拉长到了宇宙的尺度上。“听说圣胡安他们内部压下来了,没敢正式上报。
你知道的,怕惹麻烦,更怕被贴上‘民科’的标签,就像……就像当年你母亲苏老师那样。
”母亲,苏晚,这个名字就像一颗投入静水的石子,在林梦的心湖中漾开层层涟漪。此刻,
她调出了彗发边缘区域的高分辨率硅基颗粒分布图谱。
那些微米级别的、仿佛宇宙尘埃的颗粒,正在探测器的视野里,
以精确得令人难以置信的0.3赫兹频率,规律地明灭着。它们闪烁形成的亮斑轨迹,
在她眼中,逐渐与记忆,母亲留在档案馆那厚厚一摞观测手稿里的铅笔草图重合起来,
那是关于太阳系第一个星际访客“奥陌陌”的。在手稿的第17页,
那些曾被主流天文学界轻易判定为“计算误差”或“仪器噪声”的轨迹线,
此刻与3I/ATLAS颗粒的闪烁轨迹,重合度高达89%。这不是误差,这是回声!
是来自十年后,另一个星际物体的、清晰的回声。更深的寒意,
来自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刚刚传回的最新影像。
在3I/ATLAS那被冰尘包裹的、昏暗的彗核周围,总飘浮着数十个针尖大小的光点。
每个光点的直径,根据测算,大约2.3毫米。它们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环绕着彗核,运动周期的精度,达到了千分之一秒。这不像自然形成的尘埃团,
这更像……一群围绕着恒星运转的、微缩版的行星系统。一种强烈的既视感攫住了她。
她深吸一口气,接通了与老陈的专用线路。“老陈,看一下硅基颗粒的自转角动量数据,
还有彗核周围那些光点的运动参数,好像有些不正常。”她的声音尽量保持平稳,
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过去。“颗粒自转角速度2.7π弧度每秒,
误差不超过万分之一;光点运动周期4.8秒,恰好是0.3赫兹频率的倒数。
我初步计算过,这种关联性、这种精度,自然随机形成的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还有,
圣胡安天文台那边,他们确实收到了0.3赫兹的脉冲声波,我拿到了波形对比图,
和颗粒闪烁的时序图谱……对比显示完全,吻合。”通信器那头,陷入了长达8秒的沉默。
8秒。足够光子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完成一次往返。在宇宙的尺度上,
这是一段微不足道的时间,但在林梦的感觉里,却漫长如一个世纪。
随后听到的却是老陈的叹息。那叹息里带着一种金属摩擦般的冷硬,
以及一种深藏其下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疲惫。“小林……”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
“你母亲当年,就是这么一步步陷进去的。2017年,‘奥陌陌’,
那个无法用冰物质升华完美解释的非引力加速;2019年,‘鲍里索夫’彗星,
那异常复杂的有机物和彗尾结构……她总是坚持说里面藏着‘文明的印记’。可最后呢?
除了装满一柜子无法发表、也无人认可的手稿和论文,她留下了什么?那些光点,
大概率是彗核喷发的不规则尘埃团,受到太阳辐射压和彗星自身微弱引力的复杂作用,
形成的视觉巧合。声波,很大概率是电离层的扰动,
或者是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某种等离子体现象。别……别自己欺骗自己了,走上那条不归路。
”林梦没有反驳,她的目光垂下,落在控制台下方,那块边缘已经有些磨损的金属铭牌上,
“ATLAS-7”这是母亲生前使用了十几年的观测站编号。铭牌不起眼的右下角,
还刻着一行小字:1977.8.20 & 1977.9.5。
那是“旅行者二号”和“旅行者一号”相继发射的日子。母亲总喜欢抚摸着这两个日期,
对年幼的林梦说:“看,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有意识地、向宇宙的大海里抛出漂流瓶。
只是可惜啊,小梦,我们的瓶子里虽然塞满了问候和名片,
却把‘家’的地址写得模糊不清……金唱片上,
我们只标注了氢原子这种宇宙最普遍的‘钟’,却没告诉别人,
该把回信寄到银河系的哪个角落,哪条旋臂,哪颗恒星旁边。”一种冲动促使着林梦,
她利用母亲当年留下的一些非公开权限,悄悄连接了圣胡安天文台的加密数据信道,
将那段被雪藏的脉冲声波原始文件下载到了本地。加密下载中———点击播放。
低沉的、如同巨人心跳的搏动声,瞬间充满了安静的实验室。
0.3赫兹的振动让桌面的金属仪器外壳都跟着产生了轻微的、几乎无法用肉眼察觉的共振,
发出细微的嗡鸣。林梦屏住呼吸,将音频信号导入频谱分析软件,
放大了那些声波的低谷和峰值之间的区域。在那里,隐藏在厚重的低频噪音之下,
是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谐波成分。就像是有谁,在那永恒不变的、巨大的心跳声里,
极其偶尔地、轻轻哼唱出几个不成调的音符。沉默的应答当天下午14点03分,
NASA的紧急通讯请求,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天文台惯有的秩序。
3I/ATLAS的轨道参数发生了意料之外的突变!它的近日点距离,
在没有任何明显外力如大型喷流观测记录的情况下,突然缩短了0.21个天文单位。
其轨道偏心率,也从之前的6.23,被精确地修正为6.18。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指出,
这种轨道修正的动力,来源于彗核局部一次极其短暂而剧烈的喷射。
喷射物是常见的甲烷-水冰混合物,但喷射的角度和力度,却透露出极度不寻常的意味。
喷射矢量与轨道变更需求方向的误差,不超过0.5度。“这种控制精度,”视频会议里,
一位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专家语气凝重,“我们人类目前最先进的深空探测器,
比如‘新视野号’,也需要地面控制中心进行数轮精确轨道测定和指令上传,
耗时至少72小时以上,才能勉强达到。而且,
这还需要探测器拥有足够灵敏和强大的推进系统。”彗星,
一个被认为是由冰、岩石和尘埃组成的、相对松散的天体,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林梦感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她调出韦伯望远镜的实时影像数据流。然后,
她看到了让她几乎停止呼吸的一幕。那些原本围绕着彗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微型光点,
在轨道参数变更发生的同时,突然改变了运动模式!它们瞬间停止了绕核运动,
如同收到统一指令的士兵,排列成一条笔直的、闪烁着微光的直线阵列。
这列“光点士兵”在同一时刻,向着地球所在的方向,集体移动了约300公里!
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丝毫拖沓。它们在那个位置上悬停了数秒,
仿佛在无声地凝视着这个遥远的、蓝色的世界。随后,又以同样精准迅速的动作,
退回到了彗核附近的空域,重新恢复了之前的圆周运动。只在它们短暂停留过的宇宙空间里,
留下了一道极其淡薄、几乎难以探测的淡绿色离子尾迹,
像是指尖划过水面留下的转瞬即逝的波纹。紧急召开的跨天文台视频会议上,争论异常激烈。
“这完全可以解释为太阳辐射压的突然变化,
导致彗核表面特定区域的冰核升华产生强烈喷流,
喷流的不对称性作用于不同大小的尘埃颗粒,导致了我们所观测到的轨道变化和光点运动!
”老陈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他甚至能听到他那边咖啡杯重重顿在桌面上的声响,“定向喷射?那只是小概率事件的巧合!
不要被自己的想象力和先入为主的观念牵着鼻子走!科学需要的是证据,是严谨,不是联想!
”林梦坐在会议室最后一排的阴影里,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