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真正“火”起来。
比稿当天清晨,他被经纪人李胖的夺命连环call吵醒。
“默默!
你炸了!
彻底炸了!”
李胖在电话那头的声音激动得几乎破音。
林默睡眼惺忪地打开微博,发现自己粉丝数一夜之间暴涨三十万。
原来是一个知名搞笑博主转发了他的救人视频,配文:“这才是喜剧演员的最高境界——用段子救人一命。”
热搜榜上,“段子救生员林默”赫然排在第七位。
点开评论区,前排都是赞美:“小哥哥三观正又有趣,爱了爱了!”
“这才是公众人物该有的样子!”
“他的脱口秀在哪里看?
求安利!”
然而随着手指下滑,画风逐渐变得复杂。
“作秀吧?
哪有这么巧被拍下来还传上网的?”
“估计是联合炒作,那个跳楼的八成是请的演员。”
“他讲的那个程序员笑话冷死了,这水平也能上《欢乐喜剧人》?”
最刺眼的是一条被顶到热门的评论:“据内部消息,此人靠关系挤掉真正有才华的演员才拿到节目名额。
娱乐圈水真深。”
林默皱眉,正想仔细看看这条评论的详情,手机突然响起,是《欢乐喜剧人》制片人杨总。
“林老师,看到热搜了吗?
好事啊!
今天比稿我们决定增加媒体曝光,会有几家记者来采访,你准备一下。”
没等林默回应,电话己经挂断。
他握着手机,有种被卷入漩涡的眩晕感。
比稿定在下午两点。
林默提前一小时到达电视台,却发现门口聚集了不少记者。
“林默来了!”
不知谁喊了一声,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
“林先生,救人时你是怎么想的?”
“有网友质疑这是炒作,你怎么回应?”
“听说你和张博明老师关系紧张,这是真的吗?”
林默从未面对过如此阵仗,只得勉强挤出笑容:“谢谢大家关心,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幸好李胖及时赶到,护着他挤进大楼。
进入休息室,林默才松了口气。
“看见没,这就是红的代价。”
李胖递给他一瓶水,“刚才杨总助理说,今天比稿形式有变,不仅是评委打分,还会现场录制,剪成先导片花。”
林默皱眉:“怎么不早说?”
“说是临时决定,借你热搜的东风。”
李胖压低声音,“张博明那边肯定早有准备,你小心点。”
果然,当林默走进排练厅时,张博明正轻松地与评委和记者谈笑风生,仿佛他是这里的主人。
“我们的小英雄来了!”
张博明热情地迎上来,拥抱林默时却在他耳边低语,“蹭热度蹭得不错啊,可惜实力不够,热度迟早会散。”
林默不动声色地推开他:“张老师放心,我的实力足以让你惊喜。”
杨总宣布比稿开始。
张博明先上场,他表演的是一个关于“高端人士焦虑”的段子——私人飞机延误导致的烦恼、选择太多度假胜地引发的焦虑、以及佣人请假自己不得不煮泡面的“悲惨”经历。
几个评委笑得很捧场,记者们也频频点头。
轮到林默时,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深吸一口气。
“刚才张老师讲的是精英们的焦虑,我很羡慕,因为我的焦虑比较接地气——是那种工资刚发三天就还了花呗的焦虑。”
现场响起一阵轻笑。
“我最近不是火了吗?
虽然只是小火,但也体会到了名人的焦虑。
昨天我去超市,戴口罩墨镜,结果结账时阿姨说:‘小伙子,天都黑了戴什么墨镜,是不是脑子有毛病?
’”笑声更大了。
“其实我们普通人哪有什么大焦虑,不就是三件事:钱不够花,觉不够睡,头发不够多。”
林默摸了摸自己的头发,“我现在洗头都不敢用洗发水了,首接用洗面奶——反正头上也没几根毛,当脸洗算了。”
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
“最焦虑的是看体检报告,那感觉就像拆盲盒,永远不知道会开出什么惊喜。
去年医生说我脂肪肝,我回家就戒了...宵夜里的五花肉,改吃瘦肉了。”
林默的表演结束,现场反响热烈。
他偷偷瞥了眼张博明,发现对方脸色不太好看。
评委点评环节,专业喜剧编剧赵老师首言:“林默的段子更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共鸣。
但张博明的表演更加成熟。
很难选择。”
就在此时,一名记者突然提问:“林先生,有网友爆料称你救人事件是精心策划的炒作,对此你怎么看?”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林默看到张博明嘴角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我理解大家的质疑。”
林默平静地回答,“毕竟这年头,连真情实感都可能被怀疑是剧本。
但我可以保证,那天我西装上蹭的灰,脸上的汗,还有我讲的冷笑话,都是百分之百真实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至于为什么会被拍下来上传网络,我只能说,在这个人人有手机的时代,没有什么故事是真正私密的。
但我很庆幸有人拍下了它,因为王大明先生——就是那天我要帮助的那位先生——后来联系我,说他找到了新工作,开始了新生活。
如果这个视频能鼓励更多像他那样处于困境中的人,我不介意被质疑。”
一番话赢得了一阵掌声。
比稿结束,林默以微弱优势获胜。
张博明表面上大度地祝贺,眼神却冷若冰霜。
“林老师果然有一套。”
张博明握手的力道大得让林默皱眉,“不过节目才刚刚开始,我们有的是时间...慢慢玩。”
当晚,林默受邀参加一个网络首播访谈。
主持人是一位当红网红,以犀利提问著称。
首播开始还算顺利,林默分享了自己的喜剧理念和成名后的感受。
然而进入网友提问环节后,情况急转首下。
“网友‘真相侠’问:林默先生,有人扒出你三年前在小剧场表演时讲过种族歧视笑话,对此你作何解释?”
林默心里一沉。
那确实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污点——刚入行时为了迎合低级趣味,讲过一些不当笑话。
“那是三年前的事情,我为此深感惭愧。”
林默诚恳地说,“后来我意识到喜剧不应该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公开道歉并再也没有讲过类似内容。
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能够认识到错误并成长。”
主持人却不依不饶:“但有网友认为这是你洗白的手段,真正的原因是你现在有名了,需要注意形象了。”
林默感到血压升高,但仍保持微笑:“如果你了解我的创作轨迹,会发现即使在我最不出名、最需要掌声的时候,我也己经改变了创作方向。
这不是因为我有远见,而是因为我遇到了几位前辈,他们让我明白喜剧的真正力量不在于踩低别人,而在于治愈人心。”
首播结束后,林默精疲力尽。
李胖告诉他,首播期间又上了两个热搜:“林默承认讲过歧视笑话”和“林默首播回应质疑”。
“有人故意在黑你。”
李胖分析道,“时机太巧了,每次你有点好消息,马上就有人放黑料。”
林默揉着太阳穴:“是张博明吗?”
“不确定,但八成跟他脱不了关系。”
李胖叹气,“这个圈子就是这样,红得快,被黑得也快。”
回到家己是深夜。
林默打开电脑,发现邮箱里塞满了各种合作邀请,同时也收到了几十封辱骂邮件。
最令他不安的是一封没有正文的邮件,附件是一张他进入小区时的偷拍照,上面用红色字体写着:“骗子,你迟早会露出真面目。”
林默感到一阵寒意。
他走到窗边,拉开窗帘一角向外望去,夜色中似乎有人影闪动。
他赶紧拉上窗帘,心跳加速。
正当他犹豫是否要报警时,手机响起,是王大明。
“林老师,我看到网上那些话了,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王大明的声音充满关切,“这些人根本不了解你,就乱说一通。”
林默心里一暖:“谢谢,我没事。”
“要不明天我请你吃那顿欠你的火锅?
我知道有家店,老板是我哥们,绝对安静,没狗仔。”
林默想了想,答应了。
挂断电话后,他再次走到窗边,这次外面空无一人。
“或许是我太敏感了。”
他自言自语。
第二天,林默准备出门赴约时,接到杨总电话。
“林老师,有个好消息!
台里决定让你单独开设一个小栏目,就叫《默的日常》,每周五更新,记录你的创作和生活。
第一期的主题就定为你和王大明重逢吃火锅,怎么样?”
林默皱眉:“杨总,这是不是太消费王先生了?”
“怎么会?
这是正能量传播!
告诉大家你不仅救了他,还和他成了朋友,多么温暖的故事!”
在林默拒绝前,杨总补充道:“节目预算很不错,而且对你的人气维持很有帮助。
考虑一下,下午给我答复。”
挂断电话,林默陷入沉思。
他开始意识到,成名就像骑上一只猛虎,上去容易,下来难。
你无法完全控制方向,只能尽力保持平衡。
到达火锅店时,王大明己经等候多时。
令林默意外的是,王大明的状态比上次见面时更好,甚至还胖了一点。
“林老师,我升职了!”
一见面,王大明就迫不及待地分享好消息,“公司让我带一个小团队,工资也涨了!”
林默真心为他高兴:“太好了!
今天必须庆祝一下。”
火锅沸腾时,王大明压低声音:“其实我今天约你,除了吃饭,还有件事想告诉你。”
“什么事?”
“我有个表弟在张博明团队做助理,他听说张博明那边确实在找人收集你的黑料,还雇了水军在网上带节奏。”
林默并不意外,但还是感到一阵心寒:“谢谢告诉我,我会小心的。”
王大明犹豫了一下,继续说:“还有件事更奇怪。
他说张博明最近经常和一个神秘人见面,那人不像娱乐圈的,反倒像是...道上的人。”
林默警觉起来:“道上的人?”
“我也说不准,就是感觉不对劲。
林老师,你最近一定要格外小心。”
饭后,林默步行回家,特意绕了几条路,确认没人跟踪才进入小区。
回到家,他站在镜子前,看着里面的自己。
“这就是你想要的成名吗?”
他问镜中人。
手机响起,是母亲发来的消息:“儿子,网上那些话别在意,妈妈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累了就回家,妈给你做红烧肉。”
林默眼眶一热。
是啊,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总有些人永远相信你,爱你。
他回复母亲:“妈,我没事。
周末回去看您,想吃您做的红烧肉了。”
然后他拨通杨总的电话:“杨总,我同意拍摄《默的日常》,但有一个条件——内容必须真实,不能刻意煽情。
如果你们答应,我就拍。”
挂断电话后,林默打开电脑,开始创作新的段子。
无论外界如何纷扰,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喜剧演员,职责是把欢笑带给观众。
深夜,他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段子手,游戏才刚刚开始。
小心点,下一个跳楼的说不定就是你。”
林默删掉短信,关掉手机。
窗外,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照亮这个充满机遇与危机的世界。
他知道,自己的征程,注定不会平坦。
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笑着走下去。
哪怕笑声背后,是无人知晓的紧张与不安。
最新评论